尼克松(尼克松回忆录)

hali666|
393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尼克松,以及尼克松回忆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994年,尼克松死前回顾当初访华: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50 年前的 2 月 21 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启访华之行,在中国7天的访问之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中美两国的关系开始恢复正常化。可就在1994年,弥留之际的尼克松,说出了一句话: “我们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

尼克松作为 第一个访问新中国的美国总统 ,竭力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却又 是何原因让他改变了想法 ?

上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一直处于十分“敌对”的状态。

这种敌对主要是 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中国解放战争时期,美国长期支持国民党,暗地里向国民党军队出售武器,希望蒋介石可以获得胜利,这样,美国在华就能取得长期的利益。

可国民党的失败,美国的愿望落空了,新中国成立后,眼看着新中国即将步入 社会 主义阵营,时任美国总统的 杜鲁门 ,开始在国际上牵制中国。

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曾派司徒雷登向新中国领导人传话:如果新中国不站在任何一边,美国才可以承认中国。

可是 《论人民民主专政》 的发表,使美国明白,新中国将坚定地站在 社会 主义阵营一边, 美国便撤走了所有的外交官员。

随后上任的美国总统,都坚持着对华的敌对政策,双方长达10几年没有任何交流,被称为“中美关系的冷冻期”,直到 尼克松总统的上任 。

年轻时的尼克松,是一个坚定的“反对共产党分子”。可多年的政治生涯,使他敏锐地感知到,中国的崛起,是必然的。

1969年,当选总统的尼克松,开始重 新审视中美关系 ,在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际环境恶劣的情况下,调整中美关系势在必行。

尼克松不同于前任总统,他是一位彻头彻尾的 现实派 。

他认识到,苏联成为真正全球性超级大国是一个 事实 ,美国需要承认世界力量的多极化,需要调整目前其全球战略。

一味地强调绝对军事优势,奉行美国“统治”,已经是 不现实的 ,因此,加入第三者,实现两者之间的互相牵制,才能继续稳固美国“领导”的局势。

中国 ,就成为尼克松眼中可以牵制苏联,改变美苏争霸的不利处境的目标。

老练的政治眼光,全局性的政治考量,适时而变的对华态度,这位律师出身的总统,成为了 改善中美关系的先驱者 。

1969年爆发的中苏边境冲突,上任伊始的尼克松政府在对华战略认知上发生了关键性的变化。促发了其 改变对华战略 的政策能动性。

中苏边境冲突虽然开启了尼克松政府重审对华认知及对华战略的序幕,但是美国仍保持中立,对中国的外交趋于温和。但已经认识到中国在美国 制约苏联战略上的重要价值 。

随后,尼克松开始通过国会,颁布一系列 对华的新政策 ,包括松弛对华的贸易管制,允许中国产品出口美国,允许美国企业同中国开展商业合作。

美国开始 在国际上频频释放讯号 ,试图就同中国重新打开关系的可能性作出试探,通过各种渠道,欲 谋求与中国关系的重新建立 。

1972年2月28日发表的 《中美联合公报》 ,举世哗然。被称为 “改变世界的一周” 。可《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的背后,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美国与中国方面的接触,却始终都是秘密进行的。在当时的美国政界、学术界、 社会 上普遍存在 强烈的反华情绪。

50年代麦卡锡主义的残留,导致美国与曾经的朝鲜战争对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政府建立联系是一件十分敏感且冒险的事情。

这就看得出尼克松是十分谨慎而理智的一个人。他愿意为了美国的未来作出改变,当然这一切要 秘密进行 。

而且秘密接触的好处就是,一方面,可以避免苏联和美国盟友知晓,苏联是美国当时最大的对手,美国和中国接触, 必然会引起苏联的不安 。

而日本、韩国等美国盟友们也会觉得美国出卖他们,从 而使同盟关系出现裂痕 。

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同中国的接触失败,也不会留下把柄,让世界知道美国正在同中国建立关系。

尼克松执意要秘密进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五角大楼文件泄密事件 ,7000多页关于越南战争的秘密文件在媒体上被曝光。

尼克松在回忆录里也写到前总统约翰逊对他说的一番话:

可见尼克松对于保密工作十分重视。他决定放弃美国和中国的公开渠道,构建秘密接触渠道。

1969年,尼克松通过 巴基斯坦总统 向中国领导人带话,中国也接受了尼克松关于秘密接触的建议。

中国领导人起初是十分反对秘密接触的。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国际局势上的不友好,中美公开接触,有利于缓解中国周边环境的压力。

但是对于和美国建立联系,周恩来总理是十分赞成的。他表示: “他们想解决,有渠道嘛!渠道就是华沙谈判。”

可是华沙在尼克松眼里,并不是最佳选择,于是双方又通过巴基斯坦渠道进行了数轮的秘密沟通。周恩来形容道 “从一个首脑通过一个首脑给另一个首脑提出建议”。

据巴基斯坦学者艾贾祖丁的《从首脑经首脑到首脑》一书中记载,光是巴基斯坦总统本人所保存的有关“巴基斯坦渠道”的秘密文件就有49件。

这样的秘密沟通持续了将近半年,直到1971年4月,中美双方决定,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恢复中美之间的关系, 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

著名的 “乒乓外交” 事件,正在建立在这时期中美各自的意向之上。

接着1971年7月,基辛格 秘密访问中国 。

这场秘密行动受到中国,美国,巴基斯坦三方的高度安排。基辛格先是通过印度来到了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

在同巴基斯坦总统的晚宴上,基辛格 假装肚子痛, 巴基斯坦总统随即安排基辛格到自己的别墅去静养,第二天,基辛格便秘密登上了飞往中国的专机。

美国方面完全实行完全保密,连当时的国务卿罗杰斯都完全不知情,基辛格的随行特工也是在登机后才知道要飞往北京。

基辛格在 北京停留了48小时 ,同周恩来总理作了长时间的交谈,对于双方的态度,作了一个明确的肯定,一些重大问题也作出了基本的敲定。

7月16日,一份美国总统尼克松受周恩来总理邀请访问中国的公告 公布于世 。

《中美联合公告》发表带来的影响,可能尼克松当时也预见不到。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972年尼克松访华 ,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国崛起的速度,正超出尼克松的想象。

作为当时世界霸权 “领头羊” 的美国,不少国家选择追随其脚步,尼克松访华当年,中国同日本建交,随后德国等 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与中国建立起联系 。

中国在打破了几十年的外交困局的同时,经济上也迎来了新的发展, 西方国家向中国打开了大门 。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使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浪潮,经济开始腾飞,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与西方国家外交正常化,也为 我国 科技 发展 带来了生机。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的 科技 人员不足5万人,科研机构不到50个,科学技术十分落后,高精尖人才急缺。

邓小平同志说 “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能否长久发展,能否同其他国家竞争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技术。

随着中国同西方国家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正是大力学习国外科学技术的好机会。

中国能研制 “两弹一星” ,能 人工合成胰岛素 ,能培育出 杂交水稻 ,证明中国是不缺高质量人才的。缺的是数量,是大量的人才。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打开国门,中国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到美国,英国,德国学习先进科学技术。

再加上新中国 科技 体制改革与 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重大举措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国的 科技 事业突飞猛进。

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神舟系列飞船、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青藏铁路,一项又一项的成绩,震撼着世界,彰显着 中国的 科技 力量。

科技 兴国, 科技 强国,科教兴国,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第一步,就要大力发展 科技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全球 各国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一名是中国 ,申请了69540件专利,而美国仅以专利申请总量59570件排第二。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美国的不安,有美国媒体断言 “21世纪,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

这才是尼克松害怕的地方。

1974年,尼克松辞去美国总统职务,他的辞职,导致了中美关系进展再度缓慢,直到1978年,中美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退休后的尼克松, 仍十分关心中美关系 ,1993年,他再次访问中国之后,越来越相信自己当初的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判断是正确的, 中国正在崛起,并且不容小觑,只能交往,不能敌对 。

1994年,弥留之际的尼克松,对中国再次作出了判断,他说到 “我们当年可能创造了一个科学怪物啊”,言外之意中国出乎了他的意料。

时间回到2022年,今年是尼克松访华的50周年,中国和美国正处在世界各国的焦点之中,作为当今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如何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关键 。

面对美国国内谣言四起的“美国受骗论”《环球时报》这样评论到:

尼克松访华50周年之际,美国正在将中国作为其21世纪的 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和“假想敌” ,双方摩擦不断, 中美关系处在低谷 。

许多人正在担心, “美国正在干着与50年前截然相反的事情”,“这可能会推动中国和俄罗斯走得更近,为美国同时树立了两个强大的对手。”

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前两位,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不仅关乎美中两国自身的利益,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全球局势。

美国和中国该如何处理好互相之间的关系呢?

回看50年前,尼克松访华所能留下的最大启示就是,在 分歧中找到中美可以合作的底线 ,而国家利益的交汇与冲突,是推动大国关系调整的驱动力量。

中美关系要取得突破,需要双方 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利益,实现不同 社会 制度和发展道路国家和平共处。

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权威性的大国,美国在失去过去国际权威和地位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世界的影响力,失去对人类命运的责任感。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 “”到 2030 年左右,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事实上,在尼克松访华时,中国的雄心壮志与现在并无不同。”

对于美国而言,如何 认清现实, 寻找到双方可以共同合作的底线,停止摩擦,求同存异,才是当务之急。

对于我国而言,想尽一切办法, 让美国意识到 ,不与中国合作是不理智的,与中国冲突对抗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中国并不想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国也承诺“ 永远不称霸” 。

也许美国领导人应该学习一下尼克松,当年尼克松来中国,根本原因是美国自顾不暇,他意识到中国的帮助才是求生之道。

尼克松是什么人物?

理查德·尼克松,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村,曾任美国第37任总统,并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家境并不好,后来父亲开了一个汽车加油站,家中经济情况才稍有好转。尽管家境贫寒但父母时常鼓励尼克松要“刻苦自励”,要“勇于奋斗”。因此尼克松学习很努力,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1943年他从惠蒂尔学院毕业时是全班第二名。接着,尼克松又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的性克大学法学院专攻法律,1937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在大学学习期间,家里每月只能给他35美元的生活费,其他费用必须由自己打工赚来。尼克松不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而且还热衷于学校的政治活动,大学四年级时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这种经历使他练就了一副能言善辩的口才,为他以后从政打下很好的基础。

从法学院毕业后,尼克松返回老家惠蒂尔当律师。二战中,尼克松来到华盛顿,参加联邦政府部门工作,1942年8月参加海军,1945年10月升为上校,1946年退役。1946年,加利福尼亚州举行国会议员改选。加州的第12选区的共和党人正在物色候选人,在惠蒂尔学院的推荐下,尼克松成为候选人。1946年11月尼克松击败对手,当选为加州的国会众议员,开始了他的从政生涯。

在国会中,尼克松是当时的“反共斗士”,他支持迫害美国共产党,并曾参与起草限制美共活动的法案。同时,他利用自己出众的口才,经常在论辩中诬陷对手有共产党的嫌疑,因此深受他的政敌痛恨。

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国总统,尼克松为副总统候选人。艾森豪威尔当选后,极其重视尼克松这位副总统,经常派他担任重要的外交角色,让他参与所有的重大决策。他曾经以美国总统特使的身份出访了五十余个国家,这段经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尽管尼克松才干出众,但在1960年的总统选举中,尼克松仍然被肯尼迪击败,失去了一次问鼎白宫的机会。失利的尼克松退而求其次,参加加利福尼亚州长的竞选,不料又马失前蹄,以失败告终。尼克松有点心灰意冷,暂时退出政局,到纽约发展律师事业。不过,在1964年大选时,尼克松仍然为当时的共和党候选人摇旗呐喊,从而保持了与政坛的联系。

1968年,尼克松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第37任美国总统。他是一位极具眼光的政治家,上任后,立刻意识到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了著名的“尼克松主义”,宣布他的对外政策注重“实力”、“伙伴”和“谈判”。为此,他开始谋求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因为他认识到在美苏关系中,中国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所以,尼克松率先打破僵局,派遣基辛格秘密访华,为自己正式访华作铺垫。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抵达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总统,中美关系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尼克松决意把美军从越南撤出,并用四年时间完成了这个战略任务,

尼克松访华是哪一年?

1972年。

尼克松访华是指1972年2月21日至2月28日期间,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的事件。

尼克松访华由来: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希望通过改善中美关系来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于是多次作出寻求“改善关系”的姿态。

70年代初,通过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方式,向美国发出友好信息。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就尼克松访华一事达成协议。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与夫人飞抵北京,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对华访问。访问期间,尼克松总统会见了主席,同总理进行了会谈。

双方着重讨论了印支问题和台湾问题。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经过反复磋商,终于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尼克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此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建立彼此尊重的关系,为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推动了世界和平与经济流通,堪称20世纪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美国总统尼克松是什么党派,当时还有哪几个党派?

尼克松是共和党,当时还有民主党。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其姓氏又译作尼克森,美国第34任副总统及第37任总统,美国共和党著名政治家,律师。

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任副总统8年。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在尼克松的总统任期内,一方面他通过了大量的环保法案,另一方面则对以前的环保法案进行了修改和加强 。在这些环保法案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是1970年1月1日尼克松签署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这个法案通常被称作美国的“环境大宪章”。

该法案最重要的规定是所有“对人类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所有重大联邦行动”,都要做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一个新的环境质量委员会将对这些报告做出详细的评估,并且要求法庭终止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没有充分有效的补救措施的行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尼克松是美国第几任总统

尼克松是美国第37任总统。

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杜克大学,先当律师,后入海军,复员后曾两次选入参议院。1952年参加副总统竞选成功,任副总统8年。1960年、1964年两度竞选总统失败。1968年参加总统竞选获胜。1972年谋求连任成功。

1974年8月,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主动辞职的总统。尼克松下台后,回到故里开始写回忆录。1994年,尼克松因中风去世,终年81岁。

扩展资料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

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尼克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尼克松回忆录、尼克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0条大神的评论

发表评论

您是本站第6558名访客 今日有561篇新文章